德国老师面对暴力学生感到恐惧 敢打老师的学生还想不想毕业了?
妈妈们聚在一起,谈得80%都是孩子的学习,哪家补习班效果好,哪个老师收费性价比高。如今的社会,孩子从入托开始,直到大学毕业,老师就大过天了,可以不听父母的话,哪敢不听老师的。别说对老师动武力,就是横眉冷对,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每个学校都有那么几个皮大王,每个学校也总会有个别老师是令学生深恶痛绝的。所以也不能排除毕业生约上几个小混混跟踪老师,套上麻袋一顿拳脚相加的事件,电影里也不乏这类镜头。
可是在德国,这样一个没有升学压力,念书凭自觉,未来靠自己,行行出状元的国度里,竟然有25%的老师生活在恐惧威胁中。
这是近日教育和培训教师协会(VBE)委托福斯研究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老师已经成为诽谤,骚扰和威胁的受害者。每100名教育工作者中有6人甚至遭到过学生的身体攻击。 研究报告说:“超过45,000名教师(或百分之六)已成为身体暴力的受害者。遭受的攻击包括拳头,踢,拉头发,或用物体扔。
听起来很震惊。Lahn-Dill地区和Limburg-Weilburg地区州立学校办的心理学家Gregor Kuhn认为有针对性的暴力数量并没有那么高,而且学校里发生的暴力总体在减少。当然有些孩子有心理问题,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致使有些老师不断面对暴力。但是,这种暴力一般不是有目的性的、故意的。
教育和科学工会(GEW)Oberlahn分会的主席Antje Barth老师也分享了她24年的工作经验。 Barth说:“这次调查似乎不具代表性,大城市农村和郊区的农村之间肯定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她也认为是学生的自控障碍或其他健康障碍而造成对教师的身体暴力。这就是为什么GEW也要求更多的资源进行包容性教育。许多孩子需要额外的支持,以帮助他们客服挫败感并使他们能够体验成功,“Barth说。但往往特别是小学教师是唯一面临这些问题的老师。包容性教育的时间太低,那些存在的缺陷,不能被特教老师所纠正。
Antje Barth
另外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比起20多年前,语言暴力和学生的行为差异都有很大的增加。
Gregor Kuhn也观察到新形式的、源于新媒体的语言暴力:“30年前,学生在黑板上写道:Hase太太很愚蠢。今天他们在社交网络中这样做。”然而,网络的匿名性,不考虑后果的跟帖评论更是加剧了这个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在Instagram或Facebook上的帖子,这些有性别和年龄,但可以匿名的社交网站。年轻人可以随意写他们做了什么,在学校里找到了哪个对象,甚至他们有哪些性经历。乍看之下,绝大多数消息似乎是无害的。但是,Kuhn知道,侮辱和诽谤的极限很快被超越了。虚假传闻在那里蔓延。 “所以我们建议教师直接报告受到的声誉损失和侮辱。”当警方接通电话时,这是一个巨大的浪潮。匿名发帖人一定会被找到,他们必须对他们的行为负责。许多学校已经成功地对这些过激行为进行了防范工作。
Gregor Kuhn
Kuhn认为过去20年来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这是一个全社会的发展,建议师生双方共同建立媒体素养。老师也应该上网,看看自己的学生都在干什么。父母亲也应该有以身作则影响自己的孩子,尊重老师。
Kuhn还相信:“学生没有变得更激进暴力。相反地他们现在缺乏积极性。而且这项研究没有提供任何信息,因为它只反映了今天教师的印象和经验。
Barth老师主张学生以及家长应该更加密集地接触社交媒体,以抵制这种倾向。
参考链接:
https://www.mittelhessen.de/lokales/midde_artikel,-Schueler-schlagen-verbal-zu-_arid,1031561.html
德国当天时事、政治、生活类
广告也精彩
刊登广告
联系我们吧!
长按二维码
联系我们吧!
感谢您关注
德国《华商报》
公众号“德国华商”
“德国华商”是德国《华商报》的微信公众号,旨在传递德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的各种资讯,解读德国官方对华人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法律,提供华商在德国创业和经营的广告信息,涵盖餐饮、贸易、房地产、旅游、移民、保险、交通、留学等各个行业,推动中德的友谊与经济交往。
《华商报》创刊于1997年初,是德国第一大华文报纸,华人在德经商的指南,生活的宝典。《华商报》是连接德国社会与华人社会、德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桥梁。
“德国华商”公众号目前有直接订户近三万人,且每天在增加之中。凡在“德国华商”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广告和文章,通过本报主编的私人微信号再次转发到5000多个联系人的朋友圈中,通过反复转发,可以快速到达德国华人的手机微信里,并能扩散到全球。
公众号:德国华商
长按二位码加关注